《逃亡上海》
用文学讲述犹太人逃亡上海的感人故事
Federica与何宁对谈
Interview
Fed:何老师,首先祝贺你的小说《逃亡上海》出版!我还记得两年前你就和我谈起过写犹太人逃亡上海小说的打算,我甚至还记得你向我讲述的一些故事情节。所以,当我得到这本新书的时候,有一种既新鲜又熟悉的感觉。
何宁:《逃亡上海》是在我在2005年创作的小说《米拉尼的小提琴》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改掉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几乎可以说已经不完全是过去的那本《米拉尼的小提琴》
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难民到达上海港口。中国,1938年至1939年
小说《米拉尼的小提琴》的国内版、台湾版、韩国版的不同封面
Fed:我知道《米拉尼的小提琴》是你2005年时创作的,后来你把它改编成了电影剧本,美国好莱坞的几位著名的电影制片人都对这个故事有兴趣。印象最深的就是《辛德勒的名单》的制片人布兰科·拉斯蒂格(BrankoLustig),另外,两年前你、蔡文姬和我三个人还应邀一起参加过好莱坞著名电影制片人迈克·麦达沃伊(MikeMedavoy)的视频会议,讨论将《米拉尼的小提琴》改编成电影的事。所以,关于你的新小说《逃亡上海》和原来《米拉尼的小提琴》的不同,你能够说的具体一些吗?
何宁:比如:小说的开始部分便讲述了由于英国与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由于巴尔干半岛的冲突成为了实际交战国,载着犹太难民到达上海的意大利劳埃德·特里斯蒂诺轮船公司的豪华邮轮“绿伯爵”号刚到达上海就被上海的英国**炮艇扣押,甚至犹太难民也不得上岸。而随后这艘豪华邮轮却被驻上海的日本**控制,抢了回去。
再比如,根据历史线索加上自己想象,我描写了德国党卫军**,绰号“华沙屠夫”的约瑟夫·梅辛格来到上海,敦促日本当局对犹太人实施“最终解决”屠杀方案的秘密会议,描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德国纳粹在对待上海犹太难民的政策上既勾结又分歧的微妙关系;我也描述了犹太难民中的进步人士对日本法西斯的抗争并且最终加入了中国抗日的新四军;也描述了意大利邮轮“绿伯爵”号的船员们为了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罪恶以及日本人对邮轮的军事利用,决然冒死将邮轮自沉在了黄浦江中的勇敢行为,等等。这些都是很新奇的情节,另外,人物关系也有了一些变化,保留的部分也增加了许多细节,对这段历史的表现也更立体和多面。
何宁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制片人布兰科·拉斯蒂格及《洛杉矶犹太新闻报》主编菲尔·布雷泽
香港一家文化影视公司和好莱坞合作准备拍摄电影的宣传页
Fed: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近10年,我深爱这座美丽、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几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欧洲的犹太人因逃亡上海而得救的这个题目时,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我加入汇展设计公司,加入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扩馆工作团队,在新冠疫情非常厉害的那些日子里,大家都忘我的工作,那时候我就想,这段七十年前的历史非比寻常,应当会有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出现的。
何宁:
你说得很对。我看过一些制作非常好的纪录文献视屏和映像作品,但这方面的文学创作,似乎都差强人意。我想,最大的困难是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太近,发生的时间很短,地区又很小,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段历史,仿佛每条街道,每个人物,每件小事都被人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研究过了。所以,再加上对于欧洲犹太难民逃亡上海这段历史的看法上,中国和西方,官方与民间的解读和观点都有些不同,因此,作为虚构人物与情节为创作方法的fictional的小说,留给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很小。
何宁与陈俭、林勇在一起交谈
Fed:那么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新小说《逃亡上海》呢?
何宁: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隔行如隔山”,作为画家,跨界创作小说肯定会幼稚。如果我在十几年前写的《米拉尼的小提琴》可以勉强得65分的话,我想新书《逃亡上海》可以得80分吧。我之所以产生创作小说的冲动,一是我深深感到单纯绘画不足以充分表现这段历史,二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自2007年成立至今,我非常荣幸地被特聘为纪念馆的艺术顾问,几乎参与了纪念馆从筹建成立到如今发展扩馆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这也成为了我再学习与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馆长陈俭先生和上海汇展的艺术总监林勇先生,我们三个人在犹太纪念馆项目上十几年来的通力合作,被周围朋友们戏称为“三剑客”。我们一直是信息共享,每当看到与读到一些新的历史材料便常常使我产生重写小说的冲动。我也要非常感谢你,在2020年犹太难民纪念馆扩馆工程期间,你加入了汇展设计工作的团队,负责与为数众多的国外犹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联系。你也给我提供了许多新的史料参考,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逃亡上海》
的故事梗概
1940年秋天,著名犹太小提琴家莱隆德·维森多夫由德国逃亡上海。日本驻上海的西洋人事务部联络长合津康宏在到达上海的犹太难民名单上发现了他的名字,千方百计寻找维森多夫,希望能提供帮助。合津在战前是日本的小提琴家,而维森多夫便一直是他崇拜的偶像。
维森多夫在公共租界租房子的时候遇到了陆晓念和陆扬姐弟俩,姐弟俩的父亲是一位中国小提琴家,因为创作了著名的抗日音乐被日本人杀害了。陆扬是一位放荡无稽的年轻人,他喜爱拉琴,在他的身上寄托着父亲的艺术理想。
故事就围绕这着维森多夫、合津康弘、陆扬,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小提琴家以及陆晓念与上海犹太华美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盖瑞·施耐德的爱情展开。
1941年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一年之后,纳粹德国驻日本代表,当年杀死维森多夫爱女米拉尼的党卫军**约瑟夫·梅辛格来到上海,敦促日本人贯彻落实纳粹德国在“万湖会议”上秘密通过的对犹太人实行****的“最终解决”方案。他无意中在街头看到当年维森多夫在上海举行音乐会的旧海报,誓要置维森多夫于死地。
逃亡上海的犹太难民开始了在远东最为艰苦的日子。在战争与音乐,生命与杀戮的严酷现实面前,维森多夫和合津康弘的友谊终于决裂了…..
小说全方位地描写了国际和上海本地犹太难民救济组织以及同情与关心犹太难民的上海居民与日本**、德国纳粹之间的较量。既有苦难的生活环境下小人物之间的温情刻画,又有大屠杀的血腥场面的描写,情节跌宕,催人泪下。
TheBundinShanghaiwasoneoftheworld'srichestdistricts.(Courtesyof?EverettHistoricalCollection)
"ThereneverwasandneverwillbeanothercitylikeShanghaibetweentwowars–acityofextremecontrasts,combiningtheattributesofEastandWest.?TheParisoftheOrient,withitsgoodanditsbad,providingaparadiseforadventurers.Here,mybrotherandIcontinuedoureducationintheinternationalenvironmentofShanghai,broadeningoursandgivingusanunderstandingofwhatitwastobecomeacitizenoftheworld."
(Sir.Lawrence,laterLordKadoorie).
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难民到达上海港口。中国,1938年至1939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